• 瀚锅鸳鸯火锅底料

当前位置:首页 > 餐饮资讯 > 本地葡萄价格不是问题 品质才是差距

本地葡萄价格不是问题 品质才是差距

作者:董煜坤 毕克勤 来源:重庆晚报 时间:2014-07-30

 

 
     
 
  ▲璧山一位葡萄种植户正在采摘葡萄。这几天重庆的大太阳,把葡萄迅速晒得表皮凹陷,果肉松软。  
 
 
  昨日上午,菜园坝水果市场,葡萄摊位门庭若市,六七种热销葡萄品种里,没有一个是本地货。
 
  “今年本地葡萄不好吃,口感不如去年,卖相也不好。”市民周女士选了两箱辽宁巨峰葡萄,放弃了便宜一半的璧山蜜丽葡萄。“没得法,今年就是卖不动,亏惨了。”蜜丽葡萄经销商老余摇着头说。
 
  据了解,今年本地葡萄虽然大丰收,上市后却遇冷,至少有10万吨卖不出去。  
 
  本地葡萄卖相差有点酸
 
  去年热销的璧山蜜丽葡萄只在菜园坝水果市场占一个不起眼的小摊位,摊前摆放的葡萄看上去有些蔫。
 
  “一个人都没得,一斤都卖不脱。”老余是璧山蜜丽葡萄种植户,昨天枯坐一个上午,眼看着云南红提、云南紫葡萄、辽宁巨峰、成都巨峰的摊位顾客盈门,他只有不停地擦着脸上的汗水,“不卖了,下午就回去。”
 
  “今年的蜜丽葡萄确实便宜,零售才3元多一斤,但味道和去年完全不一样。”市民周女士说,家人喜欢吃葡萄,每年夏天她都要来采购几次,去年家里吃得最多的就是蜜丽葡萄,粒大,纯甜,没核,6元多一斤。“今年这蜜丽葡萄看起来皱巴巴的,卖相不好,吃起来还有点酸。”
 
  重庆晚报记者注意到,今年菜园坝水果市场热销的其他葡萄,售价基本在8元一斤左右,提子12~16元一斤。
 
  至少10万吨还没找到买家
 
  菜园坝水果批发市场负责人杨廷松告诉重庆晚报记者,7月是葡萄销售旺季,每天该市场有约500吨交易量,云南和成都葡萄占80%以上份额。最近几天,菜园坝本地葡萄销量极少,比如蜜丽葡萄,市场里只有一家摊位在售,估计本地葡萄市场份额还会继续缩水。而去年,以璧山葡萄为主的本地货占比达到30%。
 
  璧山葡萄协会秘书长刘聪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当地出产的蜜丽葡萄出现严重滞销情况,“我们专门在盘溪和菜园坝租了一两个摊位来卖,还是卖不掉。”
 
  刘聪的另一个身份是葡萄种植户,在璧山有40多亩地。他说,去年蜜丽葡萄的批发价达到3元一斤,零售每斤六七元,毫无压力。“我们的年产量是七八万斤,去年一个月就卖完。今年价格再低,卖出去的只有60%多,还有2万来斤在地里。”
 
  在璧山丁家镇拥有110多亩葡萄种植园的汪老板表示,今年每斤批发价低得很,只有1~1.5元,零售价为2~3元。去年他的葡萄销售额达到110多万元,今年才20多万元,而今年他砸在葡萄园上的投资是30多万元。“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保本。”
 
  2013年,丁家镇35万吨葡萄7月上旬便全部销完,今年产量无大变化,但至少有10万吨还没找到买家。
 
  同样,九龙坡区西彭镇的葡萄园也不景气。一位姓巴的老板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去年他们的葡萄最高卖过30元一斤,今年卖5元还是没人买。
 
  用来酿酒总比烂在地里好
 
  “再卖不出去就全烂在地里了,咋办?干脆酿酒!”璧山丁家镇不少种植大户决定用葡萄酿酒的方式来减少损失。
 
  刘聪表示,今年进入市场销售的葡萄量大减,到葡萄园采摘的市民也减少,滞销的葡萄基本无法再卖出。“往年葡萄好吃,有回头客,有口碑,现在只能是来一拨人就赚一点,不能要求太多。”刘聪说,批发价一元一斤,有人收走酿酒是帮了他大忙,虽然卖得多亏得越多,但卖不掉就更亏。
 
  另一家葡萄园的汪老板说,他打算把剩下的几百吨葡萄全部用来酿酒,“我们不会脱糖技术,但带甜酸味的葡萄酒还是有些市场。有啥子办法,总比烂在地里好。”
 
  本地葡萄滞销三大原因
 
  往年畅销的本地葡萄,今年为何卖不出去?重庆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天气、产量和竞争加大是主要原因。
 
  原因一:六月多雨七月暴晒
 
  对于璧山这些葡萄种植户来说,对靠天吃饭体会得相当深刻,而这也是今年本地葡萄滞销的一大原因。
 
  璧山葡萄协会秘书长刘聪说:“6月下的雨太多了,阳光不足,造成葡萄味道酸,口感不好;等到成熟后,7月的烈日暴晒又让葡萄显得蔫不拉几,卖相难上台面。”
 
  今年6月重庆连续阴雨二十多天,这对葡萄的生长是个灾难。“雨水让本地葡萄的成熟期拖后了近20天。”菜园坝水果批发市场负责人杨廷松表示,这严重影响了葡萄的口感,甜度根本达不到去年的标准。
 
  原因二:外地葡萄挤占市场
 
  蜜丽葡萄本来是最早上市、品质最好的葡萄之一,但连续阴雨让它错过了销售时机,延期20多天上市,让外地葡萄有充足时间占领重庆市场。陕西、新疆等地的葡萄在这一段时间涌入重庆市场,使本地葡萄的境遇相当艰难。
 
  原因三:跟风扩大种植规模
 
  刘聪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近年来,当地葡萄园种植面积以每年10%~15%递增,大多数都是种植户扩大原有的面积。重庆晚报记者在采访调查中也了解到,部分非葡萄种植户因看到往年葡萄带来的丰厚收益,也跟风转行改种葡萄。
 
  市果品协会会长刘明毅认为,重庆本来就不是葡萄产地,适度发展是可行的,但过于集中则不能持续,农户不要因看到其中的利润便大举跟风。
 
  重庆晚报见习记者  董煜坤 记者 毕克勤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在线投诉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