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餐饮资讯 > 关注重庆夜市经济(一)(二)

关注重庆夜市经济(一)(二)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14-06-15


关注重庆夜市经济(一):重庆迎客,还需要一个“夜市”
 
 
 “从重庆南山山顶俯瞰重庆夜景,已近午夜,仍旧霓虹炫目,万家灯火与江面波光交相辉映,正应了‘字水宵灯’的美誉……”《中国国家地理》不吝言辞盛赞山城夜景之壮美。但是,在这座以夜景闻名的城市中,目前却没有一个拿得出、叫得响的“夜市”。
 
  凭借“山城夜景”,重庆享誉全球。
  但是,在观赏夜景之余,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却较少深入重庆的大街小巷,“零距离”体验夜重庆的魅力。
  夜市经济的繁荣程度,是一座现代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有鉴于此,市政府于日前审议通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发展夜市经济的意见》,决心打造“重庆夜市”这张城市新名片。
 
  再多一条“非去不可”的理由
  本月初,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何先生从台湾旅游回来,一个劲地赞叹台北、高雄等夜市的乡土原味。
  据悉,在台湾观光局2013年公布的大陆客游览的景点排名中,夜市游览人数位居榜首,超过了台北101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外地人眼中,夜景、火锅和美女是重庆的三张名片。但当游客们打望过美女、涮过火锅、看过重庆夜景之后,又可以到哪里去感受地道的重庆风貌呢?
  “夜市的打造,将再给重庆一个‘非去不可’的理由。”市旅游局国内市场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夜”,已经成为外界普遍认可的重庆形象元素之一,这意味着,重庆已经具备打造“夜市”的城市氛围和环境。
  与此同时,独有的巴渝文化和码头文化,也是重庆发展夜市经济的“底气”。
  “重庆人火辣不羁的个性,决定了‘地摊类’夜市拥有充足的本地客源,而这里所展现出的重庆最真实的市井文化,将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前来体验。”该负责人认为,重庆夜市,不仅要立足本地消费,更要成为重庆的特色旅游资源,吸引外来游客。
  据了解,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在依托夜市,打造城市旅游名片。像西安回民街、杭州河坊街、南京夫子庙、武汉吉庆街等夜市,都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必游之地”。
  “发展夜市经济,还可以‘错时’聚集商气、客流,弥补部分城区的夜间空城现象。”市商委流通处负责人介绍,以解放碑为例,随着商店关门、写字楼下班,人群流出解放碑,如果没有夜市经济的软性调剂,解放碑每天都将面临10小时左右的“停摆期”。
 
  品牌化的突围之路
  事实上,重庆不少主城区街头巷尾,一直存在着小吃、摊档较为集中的区域,如九龙坡黄桷坪小商品夜市、科园四路夜啤酒夜市、解放碑八一路夜市等,但这些夜市普遍规模不大、业态单一、管理失位,远不能撑起“城市名片”的名头。
  来自市商委的数据显示,重庆现有夜市经营位置分散,业态相对单一,经营户80%以上为小吃摊位,其中烧烤、大排档炒菜占比超过9成,特色难以凸显,真正的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夜市并没有形成。
  据了解,在多元化方面,一个成熟的夜市应该涵盖餐饮、酒吧、烧烤、夜啤酒、健身、服饰、小百货、玩具、小型儿童游乐场等多种业态,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不仅涉及市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能满足部分游客的旅游商品购物需求。
  记者从主城各区商委、市政等部门了解到的情况是,目前除黄桷坪、陈家桥等几个“雏形夜市”已被纳入规范管理,其他夜市基本属于自发生长的状态。而对纳入管理的夜市,地方政府的普遍态度也是重“管理”轻“发展”。
  “打造‘夜市名片’,最重要的是品牌打造,包括引入一定的草根品牌商家。这是未来重庆夜市发展的方向。”市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品牌,就有辐射能力。根据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以一个品牌夜市为中心,辐射范围能影响好几条马路,就连附近一家小小的副食店,租金也有可能会水涨船高。
  按照规划,到2017年,我市将完成多个品牌夜市的打造,全市夜市新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超过350亿元;到2020年,全市夜市新增社零总额预计超过500亿元,占全市社零总额的比重达到5%以上。
 
  路边摊考验管理者智慧
  “从长远来看,夜市经济经过品牌树立,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从短期来看,管理方面的问题会十分突出。”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梁云认为,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重庆夜市多是自发形成,在没有规范管制的情况下无序散漫开来,并带来环境卫生差、噪声扰民、阻碍道路交通等现实问题,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不小的管理压力。
  近年来,因“创卫”而对夜市实施“一刀切”的城市,不在少数。梁云认为,夜市的商贸功能或许可以被超市、农贸市场所取代,但夜市的阑珊灯火和叫卖之声却是城市个性所在。从这个角度看,夜市的存在与城市发展并不相悖。
  “夜市人流量大,摊位费也低,每天就两元钱的卫生费。像我们这种没有学历也没有技术的人,自己摆摊赚点生活费还自由一点。”李女士在九龙坡区黄桷坪夜市经营着一个水果摊位,靠着每晚六点到十二点间的夜市交易维持生计。记者走访发现,外来务工者、下岗失业人员和创业青年是夜市摊贩的主要构成者,这群人大多没有稳定工作,无固定生活保障。夜市这一拥有稳定客源的交易场所,没有就业门槛,且提供了一个较打工而言相对自由、收入较为可观的就业机会。
  “重庆本次从民生出发,大手笔鼓励发展夜市经济,体现了政府的一种担当。”梁云说,中国城市管理多强调秩序,殊不知小商贩、卖货郎、街头艺术家、流浪汉甚至乞丐,都是城市天然的组成部分,如何宽容对待路边摊贩,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管理智慧和水平。
 
 
关注重庆夜市经济(二):重庆打造夜市名片要迈“三道坎”
 
 
    近日,市政府提出,要大力推进夜市经济发展。
  在此之前,重庆多个区县已经开始探索发展夜市,也逐渐形成了九龙坡黄桷坪创业夜市、科园四路夜啤酒夜市,沙坪坝陈家桥西路夜市等,但这些夜市还不够成熟完善。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重庆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特色品牌夜市,还亟待解决三方面难题。
 
  难题一:建在哪里?
  早在2011年,作为重庆首个政府主导设立的夜市项目,沙坪坝新桥夜市正式开门迎客,一时间名声大噪。但由于是借用重庆迈瑞城投的地块,随着相关建设项目的推进,该地块被公司收回,我市首个夜市“正规军”不到两年就夭折了。
  “选址,是当前我市夜市经济发展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市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夜市要不影响公共安全,不影响市容市貌,不污染环境,不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不扰民;另一方面,又要有足够大的地块、足够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
  记者调查发现,主城范围内,符合这些条件的空白地块并不多。此外,并不是所有区县都愿意拿出“寸土寸金”的土地,来发展夜市经济——在夜市建设初期,地方政府的投入、责任远远大于回报。
  “在区县现有夜市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和引导,助推其提档升级。”九龙坡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夜市的打造,并非从无到有、一蹴而就,其通常要经历一个“自发形成”的阶段。因此,依靠行政手段进行选址并新建夜市,并不现实。
  “不同特色的夜市,应该有不同的选址标准。”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认为,比如,由于经营时间长、有一定污染,以大排档、夜啤酒为特色的夜市,就应该远离居住区;而以吸引外地游客为主的商旅特色夜市,可以选址在亲水性更好的两江沿线,以凸显山城特色。
  目前,市商委正在收集主城各区意见,并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已初步梳理出40多个备选区域,但尚无敲定的地点。
 
  难题二:谁来管理?
  前些年,“重庆夜市”是市政部门在管理占道经营行为的过程中,探索的民生工程之一。而今,随着夜市逐渐承担起扩大消费、繁荣市场等经济功能,像过去一样单纯强调“夜市规范”已不合适宜,“夜市发展”才是今后的指挥棒。在新的形势下,夜市应该怎么管理?
  “前段时间,10点过就摆出来了,现在城管下班又晚了几个小时,要12点过才能摆出来。”记者走访发现,较场口磁器街摆夜啤酒摊的刘女士的境遇,道出了当前重庆主城绝大多数夜市的管理现状,“不支持,不取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此外,黄桷坪夜市也遭遇了管理难题。
  “目前,夜市的发展和管理责任全部落在街道,但与之相匹配的人权、财权、事权却依然在区级或市级部门手上。”黄桷坪街道办主任庞振华说,街道曾经也想通过“分时段的交通封闭管理”、“打造风格统一的特色街区”等方式,对黄桷坪夜市进行品牌化打造,但苦于没有财力、人力支撑而最终搁浅。
  “能否将特色品牌夜市的建设压力‘一揽子’全部交给基层,这值得决策者思考。”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认为,既然是要打造具有“重庆名片”效益的品牌夜市,就应该由市级政府层面进行统一领导协调,作好顶层设计和权责配套,在规避“九龙治水”局面的同时,预防“小马拉大车”。
 
  难题三:什么建设模式?
  在成都,“耍都”、“一品天下”等,都是由市场力量统一开发、营销的“夜市名片”。而西安的东新街夜市、南稍门夜市,则主要由政府规范管理。当前,重庆市内绝大多数夜市都是“自发形成”,政府介入极少。而今,重庆要打造代表城市形象的品牌夜市,政府与市场分别扮演何种角色?分别以怎样的比例介入?
  “政府更多地是起到引导、鼓励和扶持作用。”市商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市场应该是夜市的建设主体,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开发建设中的调节作用,发挥企业的经营主体作用,形成各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
  “打造品牌特色夜市,其核心工作则是业态调整。”渝中区商委主任伍毅认为,单纯依靠市场手段进行业态调整,过程漫长,因此,品牌夜市建设初期,应该加大政府投入,重点集中在环境打造、氛围营造、公共设施完善等方面,以撬动社会资本的进入。
  伍毅举例,渝中区较场口的30度街吧、得意不夜城和磁器街、八一路三大板块,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条“夜市经济”带,且基本都是交给市场在运作。但在开发先期,渝中区政府在背街整治、外立面改造、业态“腾笼换鸟”等方面,没有少花功夫。
  “由于夜市经济具有特定的经营时段,所以并不需要单独开发,可以依附于城市现有的其他资源而存在。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投入的,更多是一种管理和协调。”江北区商委负责人认为。
  他举例,比如未来,北滨路沿江地带白天可能是以商务、美食、休闲等业态为主,晚上则可以成为商旅夜市聚集区,主要依托连片的商业设施和亲水风景,吸引人气和商气。而政府需要投入的,便是方便停车、延长公交服务、加大市政管理、助推形象宣传等服务工作。
 
 
发展夜市经济 打造特色夜市品牌
 
5月8日,市长黄奇帆主持召开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发展夜市经济的意见》,提出到2017年,全市建成市级特色型夜市街区20条、创业型夜市街区30条,创造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新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亿元以上;到2020年,继续增加市级夜市街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特色夜市品牌。
  加快夜市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扩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各类服务业发展,而且有利于展示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意见》提出,为实现夜市经济发展目标,将创新夜市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积极鼓励引导夜市消费。支持购物、餐饮、文化、休闲等行业延长营业时间,营造夜间消费氛围;鼓励百货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开设夜卖一条街,积极举办旺季夜市、消夏节、纳凉节、啤酒节等活动;大力发展夜间旅游、体育健身、文化活动,促进公共文化场馆延时开放,丰富市民休闲文化生活。
  《意见》明确指出要差异化建设夜市街区,重点打造两类夜市街区,一是特色型夜市,打造一批如老字号一条街、风味美食一条街、酒吧一条街、潮流服饰一条街、珠宝一条街、古玩字画一条街等高品质特色夜市;二是创业型夜市,开辟以进城务工人员、大学生创业者为主体的小商品一条街、小吃夜市一条街、二手物品交易市场等特色夜市,满足创业者的场地需求,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意见》还对发展夜市经济明确作出规范要求,夜市街区规划设置要以不影响公共安全、不影响车辆和行人通行,不扰民,有利于聚集人气为前提。经营者要在指定的摊位经营,统一摆放,实行摊位卫生责任制,垃圾要随时清扫,严禁乱泼乱倒。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